步是没有止境的,又过了两个月,他的
上司杨鹤被抓了,万历四十三年(1615年),洪承畴23岁,参加全省统考(乡试),他的成绩很好,全省第19名。
这是难能可贵的。一般说来,投降之后,也得履行个程序,吃个饭,洗个澡,找个地方定居,以上工作全
忙完,至少也得个把月。但张先生效率之
,速度之快,实在令人咂
。原因我说过,在明代,要想将来
阁当大学士,必须当庶吉士,
翰林院。以洪承畴的成绩,应该能
,可是偏就没
。招抚是没有用的,钱是不够用的,唯一有用的方式,是镇压。
但事实告诉我们,在某些时候,这
方法是有效的,至少对某些人很有效。洪承畴是文官,杨鹤也是文官,这是两个人的共同
,也是他们唯一的共同
。所以洪承畴带兵去救韩城的时候,只是一个书生,他没有打过仗,也没有杀过人。
他要凭借着自己的努力,挽救这个末落的王朝,创造太平的盛世。
讽刺的是,他最终
到了,却是以一
他
梦也未曾想到的方式。这是事实,不是据说。
而洪承畴的态度有
差别。投降前,他说,如果不投降,就杀掉你们;投降后,他说,你们投降了,所以杀掉你们。我曾经在图书馆翻过半个月的史料,查询张献忠先生投降的相关问题,我知
他是经常投降的,但我不知
,他能经常到这个份上。[1675]
没胆的人死了,就让有胆的人上,洪承畴接替了他的位置。
但他毕竟太年轻,资历太浅,还要继续等。
但更让我疑惑的是,这
缺德事,洪承畴同志非但
了,还经常
。此类表演,基本都是固定节目,数不胜数。很快,你就会看到两个典型案例。
洪承畴没能吃闲饭,事实上,他连饭都吃不上。
在历史上,他的这支军队,有一个专门的称呼——“洪兵”
奇迹就是这样发生的,此后的两个月里,洪承畴率领这支纯粹的杂牌
队,连战连胜,民军闻之
变,望风而逃。刚去陕西的时候,洪承畴带了很多书,
这
方式的效果相当明显,短短几个月内,西北局势开始稳定,各路民军纷纷受挫,首领被杀。大
而言,当时许多民军的行为程序是,起兵、作战、被官军包围,投降,走
包围圈,拿起武
,继续作战。洪承畴跟杨鹤不同,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。在他看来,要彻底扭转形势,不能招抚,不能受降,只有一个办法——赶尽杀绝。
洪承畴是一个务实的人,

表现在,他正确地意识到,杨鹤是一个蠢货。崇祯四年(1631),估计是有心脏病,或是胆
炎,起义军
攻延绥巡抚镇守城池的时候,这位巡抚大人竟然被活活吓死。然后分
工作,他被分
到刑
。洪承畴是一个真正的天才,军事天才,他带着临时拼起来的家丁、仆人、伙夫,就这么上了战场,却没有丝毫的胆怯。
战后,他丢掉了书,

了一个新的抉择——开战。[1674]
据说在世界上,有这样一
人,他们天生就会打仗,天生就会杀人。这个微不足
的胜利,让洪承畴明白,他是多么的
大,
大到可以力挽狂澜,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。关于张献忠的

情况,这里先不讲;关于他后来有没有在四川
过那些事,也不讲;只讲一个问题——投降的次数。两个月后,一件事情的发生,缩短了洪承畴的等待时间。
对待民军,杨鹤是很客气的,投降前,他好言好语招抚,投降后,他好吃好喝招待。
参政这个官,说大不大说小不小,通常是混到最后,光荣地退休。
第二年,他到北京参加全国统考,成绩更好,全国第17名,二甲。
简单地说,他的投降次数,用一只手,是数不过来的,两只手都未必,而且他投降的频率也很
。有一次,从投降到再反,只用了十几天。这个结果对他而言,是比较倒霉的。
他的优异表现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,包括崇祯。对他而言,
升是迟早的事。这个某些人,是指张献忠之类的人。
洪承畴
生时,他的父亲因为家境贫寒,外
打工去了,他的母亲虽然穷,却比较有文化,从小就教他读书写字。在洪承畴人生中,有过无数次战役,有过无数个
大的对手,最重要的,是这一次。面对优势敌军,他凭借卓越的指挥,轻易击败了起义军,斩杀五百余人,解围韩城。
洪承畴很聪明,据说7岁就能背三字经,这是很了不起的。比如说我,27的时候,还只能背人之初,
本善。落在他手上的民军
领,不是抵挡到底被杀,就是不抵抗投降被杀。总之,无论抵抗到底,还是不抵抗到底,都得被杀。还没吃完,一群人冲
来,把王左桂剁了。相比而言,李自成就好得多了。虽然他也投降,但还是很有几分
气的,说不投降,就不投降,属于
汉型人
。我始终觉得,这事
得相当龌龊,就算动手,起码也得等人家吃完饭。比如那位曾经围过韩城,被洪承畴打跑的王左桂,后来也投降了。洪承畴听说后,决定请他吃饭。
因为所有的这些简历,都是后来封的,换句话说,是他挣回来的。
没考上翰林的
士,混饭吃的小参政,到历史留名,骂声不绝,余音绕
的大人
,只是因为,他外放的地方,是陕西。自古以来,杀人放火之类的事,从来没断过,但公认最无耻的事,就是“杀降”人家都投降了,你还要
掉他,太过缺德。对于这件事情,我始终很疑惑,读圣贤书,就读
这么个觉悟?此后的十几年,洪承畴混得还可以,当上了刑
郎中,又被外放地方,当了参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