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但毕竟还有五年,鬼知
五年后什么样,慢慢来。一那天他心情欠佳,全勾了,你也没辙。
照史料的说法,听说此事后,崇祯“惊惶不已”这份旨意说明了崇祯对袁崇焕的完全推崇和信任,以及对
文龙的完全唾弃。皇太极同志带了十万人,全
家当,以极为认真的态度来抢东西,竟然只派个手下,率这么
人(估计不到一万)来挡,太瞧不起人了。但崇祯同志不愧为政治家,关键时刻义无反顾地装了孙
:人你杀了,就是骂你,他也活不了,索
骂他几句,说他死得该再吐上几
唾沫,没问题。玄机就在这里,既然皇帝只
打勾,名字太多,又记不住,索
就把下面名单挪到上面去,让没
钱的难兄难弟们先死,等过段时间,看着关系
的那张名单又上来了,就再往下放,周而复始,皇帝不批,就不能杀,就在牢里住着,反正
吃
住,每年全家人
牢过个年,吃顿团圆饭,不亦乐乎。之所以说这么多,得
这个结论,只是要告诉你,袁崇焕的行为,有多么严重。相对而言,攻略二的生存机率要
得多。当然,成本也
得多。在朝廷里,太有个
的人注定是混不长的。更重要的是,此时已有传言,说袁崇焕杀死
文龙,是与皇太极
合投敌,因为他
了皇太极想
而
不到的事。所以要保证活下来,我们必须另想办法。
不死攻略二:
可问题是,关宁防线实在太
,连他爹算在内,都去了两次了,连块砖
都没能敲回来。估计是欺负皇太极上了瘾,袁崇焕没有亲自上阵,他把这个光荣的任务
给了赵率教。(长篇)明朝那些事儿-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[1605]
遵化位于北京西北面,距离仅两百多公里,一旦失守,北京将无险可守。
而是太监。
杀个老百姓,都要皇帝复
,握有重兵,关系国家安危的一品武官
文龙,就这么被袁崇焕杀了,连个报告都没有。这个条件的名字,叫
办事。这
说法是比较扯的,整个辽东都在袁崇焕的手中,他要投敌,打开关宁防线就行,
文龙只能在岛上看着。就这样,皇太极率十万军队(包括蒙古
落),发动了这次决定袁崇焕命运的
攻。袁崇焕非常
兴,杀人还杀
好了,很是
欣鼓舞了几天,但他并不清楚,他可以越权,可以妄为,却必须满足一个条件。虽然之前曾被袁崇焕暴打一顿,狼狈而归,但现实是严峻的,上次抢回来的东西,都用得差不多,又没有再生产能力,不抢不行啊。
但袁崇焕
梦也没想到,他等来的,却是一份嘉奖。中国这么大,不一定非要从辽东去,飞不了,却可以绕路。
北京,背靠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,通往辽东的唯一大
就是山海关,把这

一堵,鬼都
不来,所以袁崇焕很安心。事情闹到这步,只能说他实在太有个
了。关卡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
赵率教不愧名
要打通攻略二,靠运气是没戏的。你必须买通一个人,但这个人不是地方官员(能买通早就买了),也不是刑
(人太多,你买不起),更加不是皇帝(你试试看)。这是一次载
军事史册的突袭,皇太极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华,率军以不怕跑路的
神,跑了半个多月,从辽东跑到辽西,再到蒙古。冥思苦想的皇太极终于想
了通过关宁防线的唯一方法——不通过关宁防线。惊惶是肯定的,好不容易找了个人收拾残局,结果这人一上来,啥都没整,就先
掉了帮自己撑了八年的
总兵,脑袋
了不成?崇祯二年(1629)十月,皇太极准备
攻。但这件事也不容易。因为能翻皇帝公文的,大都是司礼监,能混到司礼监的,都不是凡人,很难攀上关系,且收费也很贵,就算买通了,万一哪天他忘了,或是下去了,该杀还是得杀。
而能
这件事的,只有皇帝
边的太监,而且这事没啥风险,也就是把公文换个位置,又没拿走,皇帝发现也没话说。攻略二同样起源于皇帝大人的某
习惯——日理万机。(长篇)明朝那些事儿-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[1604]
无论费多大功夫,能保住命,还是值得的。
辽东没法走,那就绕吧,绕到蒙古,从那儿
去,没辙了吧。袁崇焕终于清醒了,但大错已经酿成,当务之急,是派人挡住皇太极。
但是皇帝们绝不会想到,明天勾的那张名单,并不是今天
前的这张。崇祯二年(1629)六月十八日,崇祯下令,痛斥
文龙专横跋扈,目无军法,称赞袁崇焕
理及时,没有防卫过当,加以奖励。综上所述,在明代,要合法
掉一个人,是很难的。仅此一条,即可
死袁崇焕。不过需要说明的是,以上攻略不适用于某些特殊人
,比如崇祯,工作
劲极大,喜
打勾,一勾全勾完,且记
极好,又比较讨厌太监,遇到这
皇帝,就别再指望了。皇帝大人从来不清理办公桌,也不整理公文的,每次死刑名单送上来,都是往桌上一放,打完勾再换一张,毕竟我国幅员辽阔,犯罪分
一
不缺,动不动几十张勾决名单,今天勾不完,放在桌上等着明天批。(长篇)明朝那些事儿-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[1606]
他是这样说的,不是这样想的。
要当督师,可以,要取消巡抚,可以,辽东你说了算,可以,杀掉
文龙,也可以,但前提条件是,你得办事,五年平辽,只要平了,什么都好办,平不了嘛,就办你。但两个月后,一个人的一次举动,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,顺便说一句,这人不是故意的。
皇太极
攻的消息,袁崇焕听到过风声,一
不慌。蒙古边界没有
城,没有大炮,皇太极十分轻松地跨过长城,在地图上画个半圆后,于十月底到达明朝重镇遵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