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军从未如此
大,日军也从未如此弱小,于是麻贵认为,行动的时候到了。万历二十六年(1598)八月,丰臣秀吉病死于日本,年六十三。
然而明朝却是死
派,
本就没想过谈判,别说割地赔款,连路费都不打算
,且毫无妥协退让的意思。第一件事是整军队,麻贵亲自

,把战败的士兵重新集结起来,并向朝廷打报告,要求增兵。中路军,统帅董一元,所
两万六千人,攻击泗川。万历十年,他又跑到了缅甸,把当地人打了个落


,并被升为游击。之后他挥舞大刀,听从祖国召唤,哪里需要就往哪里砍,全国各地都留下过他的
影。到朝鲜战役前夕,他已升任参将。麻贵面临的,就是这
状况。明朝那些事儿6[1254]
极力争取议和,如议和不成,即全线撤退。
所谓镔铁,到底是啥成分,已经无人知晓,但它的重量,史料上是有记载的:一百二十斤。
撤军日期为万历二十六年(1598)十一月五日,此日之前,各军应严加布防,死守营垒,逃兵格杀勿论,并应誓死击退明军之一切
攻。刘大刀不但手里的家伙实在,人也很实在,说砍就砍,从不
糊。万历初年,刘显奉命去西南讨伐蛮族,大刀兄虽然才二十多,也跟着去了,并且在战场上表现活跃,勇猛无畏,立下了战功。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,丰臣秀吉的死讯竟然还是传到了朝鲜,然而没有人相信,因为
据以往的传闻计算,丰臣秀吉至少已经死掉了十多次。万历二十六年(1598)七月,麻贵再次

了
署:于是,在前方等待着麻贵的,是日军最后的疯狂。
西路军,统帅刘綎,所
两万人,攻击顺天。麻贵不知
的是,锦衣卫的工作虽然卓有成效,却绝非尽善尽
,因为有一条最为重要的情报,他们并未探知:
于对特务同志们的信任,加上手里有了兵,麻贵相信,最后的胜利即将到来。当然了,一百二十斤的大刀也不算太重,只要

还行,练一练也还举得起来。不过刘綎同志不光举,而且用,其
用法,史料上是这样形容的——
转如飞。在战场上用这
兵
,那真是想低调都不行,所以很快刘珽就
名了,而且还有一个响亮的外号——刘大刀。蔚山战役之后,明军开始收拾残局。
每次我看到这四个字,都有不寒而栗之
。东路军,由麻贵亲率,所
三万人,攻击蔚山。自幼

军营,
诗作对基本上是不可能的,每天见惯砍砍杀杀。有这样优良的家
教育打底,刘珽很早就
现
了武将的天赋。他不但勇猛善战,而且力大无穷,用的兵
也很特别——镔铁大刀。日本方面力不从心,很想和谈。打到今天,独占朝鲜是不敢想了,可毕竟投
本钱太多,还是希望多少捞
好
,挽回面
,才好走人。但是他又错了。
刘綎,字
绅,江西洪都(今南昌)人。应该说,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猛人。刘珽的父亲叫
刘显,是明军的
级军官,而且经常领兵
战,基本上没怎么在家呆过。但值得夸奖的是,虽然他长期不在家,刘珽的教育辅导工作却一
也没耽误——刘显打仗,是带着儿
去的。在当时的麻贵看来,选择这个时候
征,实在是再好不过了。此时距上次
征已有半年,各
修整完毕。而在此期间,锦衣卫也来凑了把
闹。事实证明,这帮人除了当特务,
间谍也有一
,探明了日军的虚实和实际兵力,并提供了大量情报。丰臣秀吉死后,日本方面封锁了消息,并指派专人前往朝鲜,传达了这样一
命令:第二件事是整人,也就是追究责任,首当其冲的就是杨镐。这位仁兄自然没个跑,仗打成这样,作为主要责任人,
罚是免不了的。被言官狠狠地参了一本,搞得皇帝也怒了,本打算劈他,大臣求情,这才罢官免职,没挨那一刀。这位兄弟的事还没完,后面再说。第一个到达目的地的,是西路军,主帅刘綎
总而言之,谁也奈何不了谁,于是大家只能坐在原地,继续等待。
明军倒是很有
取
神,总想赶人下海,无奈兵力实在太少,有心而无力,只能在原地打转。谈是谈不拢了,可要打也打不起来。日军虽然人多,但之前被打怕了,只是
缩在沿海地区,不敢
犯。估计是学
了,占多少是多少,死赖着不走。刘綎的运气不错,刚到朝鲜没多久就升了官,当上了副总兵,但在这次战争中,他却并非主角,因为他资历太浅,而且上面还有一个更猛的李如松,所以在朝鲜的这几
从此他就再也没有消停过。
仗虽然打起来了,却没他什么事,也没人想用他,于是大刀兄坐不住了,自己提
申请,希望带兵去朝鲜打仗。朝廷一想,反正这人闲着也是闲着,就派他去了。九月七日,三路明军正式
征,这一次,没有假象,不用转弯,所有的军队,都将直奔他们的对手。善后
理圆满结束,可是接下来就难办了。等着等着,日军开始吃不消了。因为他们
队太多,且长期
差在外,国内供养不起,又没人
田,只能陆续往回拉人,在朝日军人数随即减至八万。与此同时,明朝军队却源源不断地开
朝鲜,加上麻贵之前整顿的新军,总数已达七万。这位日本历史上的一代枭雄终于死了,他的野心也随之逝去,归于梦幻,但他亲手挑起的这场战争,却还远未结束。
为保证撤退成功,当时知
这一消息的,仅有小西行长、加藤清正等寥寥数人,连许多日军
级将领也不知
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