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陷阱由一封奏折开始。
“先不要急,容我再想想,你留一份底稿给我吧。”
其次,十五年前的那次科举考试,同时考中的人除了薛侃和彭泽外,还有夏言。而众所周知,薛侃是夏言的死党。
于是那潜藏在内心

的愤怒终于开始蠢蠢
动,借投机而起,打压,排挤,陷害,一切的控诉终于
涌而
,一定要彻底打倒张璁这个无耻小人!但作为多年的老朋友,他却微笑地告诉薛侃:这是一个十分合适的建议。
“以往祖宗分封,必定会派一位皇室
孙留驻京城,以备不测,现在皇上您还没有儿
,希望能够
照先例,先挑选一位皇室宗亲加以培养,这是社稷大计,望您能认真考虑。”因为在彭泽的思维
系里,有着这样一条定理:与技能。而那时,张璁已然不
成为他的对手,未来的三十年中,他将面对一个更为可怕、狡诈的敌人,经历艰难险阻、九死一生,并取得最后的胜利。可是
乎所有人的意料,夏言竟然拒绝了,他接受大家的
情,却婉拒了所有的帮助,表示自己一个人扛住就行,不愿意连累大家。这份文稿是准备
给皇帝的,基本内容如下所列:任何人都是可以
卖的赶走了徐阶,张璁得到了极大的满足
,他越发相信失败是不会降临到自己
上的,只要再加一把劲,就一定能解决夏言!最后,彭泽是一个不认朋友的无耻小人。
他虽然官小言微,却看透了这位嘉靖皇帝的底细——这是一个过分聪自信的人。而这样的人,绝对不会饶恕任何敢于威胁他的人。
“事不宜迟,我明日就写成奏折上禀。”
张先生的整人计划可谓准备充足,思虑周密。他拉拢了很多大臣,拥有无数爪牙,财雄势大,斗争中的每一步他几乎都想到了。
越来越多的人围绕在张璁的
边,他们认定,这个人能够带领他们战胜那个为人所不齿的家伙,为
冤而去的杨一清报仇!嘉靖十年(1531)七月
他兴冲冲地收起了文稿,准备告别离去。
问题在关键就是那封奏折,薛侃认为它可以造福社稷,彭泽却知
,这是一件致人死命的工
。
现这样的偏差,说到底是个分工不同的问题。这人实在太有
了。几乎所有的旁观者都持有相同的看法。作为掌

内礼仪的官员,彭泽十分清楚,嘉靖先生虽然经常因为各
原因被大臣骂,却也有一个万不能碰的禁区——儿
问题。既然他敢
,为什么我不敢?!于是张璁的同党越来越多,对夏言的攻击也越来越猛,但让人纳闷的是,夏言对此竟毫无对策,他似乎失去了反抗能力,整日孤
一人,从不结党搞对抗,不慌不忙,泰然自若。不知为什么,这位皇帝继位十年,却一直没有儿
,原因不详,这
事向来都是,一般也是大娘大婶街
谈论的
门话题,换到今天也得偷偷摸摸地上,更何况在那万恶的旧社会。事情就是从这里开始的。
但他千算万算,却忽略了一个问题——夏言为什么不结党?
行人司长官(司正)薛侃突然来到太常寺卿彭泽的家,
给了他一份文稿。明朝那些事儿4第四章龙争虎斗(5)
竟然敢上这
奏折,真是活腻了!事实证明了夏言的推断,转机终于到了,皇帝对待张璁的态度突然大变,经常大骂他,而且屡次驳回他的建议和奏折,让他大失脸面。
无数人被他的义举所
动,然而他们并不知
,夏言其实并不是一个如此单纯的人。他这样
的原因只有一个——他知
那个问题的答案。看似很难理解,其实原因很简单:
薛先生的工作单位是行人司,这是个跑
的
门,见过的世面有限,而彭先生在太常寺工作,这是一个专门
理礼仪祭祀的
门。彭泽却拦住了他:
在激烈的斗争中,所有的人都清楚地看到,虽然夏言孤
一人,但从未屈服于那位
在上的首辅大人,无论多少攻击诋毁,他从未低
放弃。看起来似乎一切都很正常,薛侃为国尽忠,提
建议,彭泽大力支持,完全赞同。然而隐藏在背后的,却是一个无比狠毒的
谋。夏言比张璁聪明得多,因为他很清楚,拉多少人
伙并不重要,最终决定自己命运的只有一个人——皇帝。
谋的陷阱束手待毙从来都不是中国政治家的风格,张璁的偏执达到

——只要解决了夏言,皇帝的
信,众人的尊崇,一切的一切都将恢复原状!而要实现这一目的,只需要一个完
的陷阱——让夏言
败名裂的陷阱。所以当彭泽看到这份文稿的时候,他立刻意识到,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到来了。
张璁终于发现情况不对了,由于智商的限制,他还不知
问题
在哪里,但可以肯定的是,自己已经落
了圈
。可是在夏言看来,情况完全相反,之所以如此表现,是因为他已有了必胜的把握,而这
自信来源于他的一个判断——张璁正在自掘坟墓。薛侃略带兴奋地看着彭泽,等待着他的反应。
在张璁看来,夏言的这一举动说明他已经手足无措,只能虚张声势了。
夏言很清楚这一
,他推辞所有人的帮助,只是为了得到那个最关键的支持。明朝那些事儿4第四章龙争虎斗(6)
如果他找到了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,没准他还能多撑两年,可惜他能
到。“很好,”彭泽笑着回答“这是有益于国家的好事啊!”薛侃放心了,他认为自己提
了一个很好的合理化建议。而他会跑来跟彭泽商量,是因为他们不但是同科
士,还是十余年的老朋友。张璁是个不折不扣的蠢人,他已经是首辅了,竟然还要扩大势力,难
想
皇帝吗?所以他饶有兴致地看着张璁那得意的笑容和无限的扩张,因为他明白:权力的膨胀就意味着加速的灭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