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级看书网

字:
关灯 护眼
顶级看书网 > 明朝的那些事儿 > 0761-0770(2/4)

0761-0770(2/4)

可笑的是,张学士一也没有自知之明,上班途中还经常主动情地和同事们打招呼,自我觉实在是相当地好。

很快,杨一清就得知自己被人告了,却毫不吃惊,这把戏他见得多了,闭着睛也知是谁的,但奇怪的是,他并没有大举反击,只是上了封奏折为自己辩护,顺便骂了几句张璁,然后郑重提辞职。

明朝那些事儿4第三章解脱(6)

于是在嘉靖八年(1529),张璁突然发动了攻,张先生果然不同凡响,一手就是大阵仗,派手下的所有主力言官上奏弹劾杨一清,

莫非杨一清已经看破红尘,大彻大悟?事情就这么完了?

于是他和桂萼连行李都没怎么收拾,就连夜逃了去,速度之快着实让人瞠目结

官员已经忍很久了,他们大都吃过张璁的亏,要不是因为此人正当红,估计早就去跟他玩命了,现在复仇的机会总算到了。

张璁就此官复原职,而与此同时,杨一清却又一次提了退休申请。

这个打算本来应该是没错的,如无意外,皇帝一定会偏向他的忠实支持者张璁先生,但人生似乎总是充满了惊喜。

他赶走张璁其实只是一时气愤,对于这位为自己立下汗功劳的仁兄,他还是很有情的,并不想赶尽杀绝。冷静下来后,他决定收回自己的决定,让张璁继续去当他的内阁大臣。

但这只是杨一清的个人愿望,与张璁无关。经历了这次打击

张璁很意外,在他看来,杨一清的这一举动无异于自掘坟墓。这是因为杨一清是他向皇上私下推荐,才得以顺利阁的,而且据他所知,此人与嘉靖皇帝的关系一般,远远不如自己,提主动辞职也威胁不了任何人。

张璁先生似乎失礼了,无论如何,也不用跑得这么快吧。

斗了几十年,实在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了,就此结束吧。

在朱厚熜看来,杨一清就是他的偶像,张璁不过是个跟班,跟班想跟偶像斗,只能说是不自量力。

可能上天也是这样认为的,所以他并未抛弃张璁,这一次他不过是和张先生开了个小玩笑,不久之后张璁将拿回属于他的一切。他的辉煌仍将继续下去,直到他遇见那个宿命中真正的敌人。

今天斗,明天斗,终于斗成了万人仇,无数官员表面上啥也不说,背后提到张璁这个名字,却无不咬牙切齿,捶顿足,甚至有人把他的画像挂在家里,回家就对着画骂一顿,且每日必骂,风雨无阻。

不久之后,结果来了,皇帝陛下非但没有同意杨一清的辞呈,反而严厉斥责了张璁等人,要他们搞好自我批评。

存在着如此天真的想法,充分说明张璁同志还没有开窍,要知,杨一清先生成化八年(1472)中士,一直在朝廷混,迄今为止已经了57年,他的工龄和张璁的年龄差不多。如果翻开杨先生那份厚重的档案,数一数他曾经掉过的敌人名单(如刘瑾、杨廷和等),然后再掂下自己的斤两,相信张璁会更加理智的判断。

于是张先生就此开始了他的斗争生涯,但凡是不服他的,不听他的,不伺候他的,他统统给予了相同的待遇——恶整。不是让你穿小鞋,就是找机会罢你的官,不把你搞得半死不活绝不罢休。

似乎太快了吧!

跑得快?再不快跑就被人给打死了!

张璁之所以敢这么,是经过周密计算的,皇帝和自己关系好,朝中又有自己的一帮死党,杨一清虽是老,初来乍到,基不牢,要除掉他应该不成问题。

事实证明,张璁是一个很有效率的人,他八月份跑去,可还不到一个月,他就跑了回来。当然,是皇帝陛下把他叫回来的。

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,竟然只是因为张璁的一个同党上书骂了杨一清。其实骂就骂了,没什么大不了,在那年,上到皇帝,下到县官,没挨过骂的人扳着指也能数来,官员们的抗击打能力普遍很,所以杨一清也并不在乎。

但问题在于,皇帝在乎。

当张璁逃京城的那一刻,他几乎已经完全绝望,经历了如此多的风波挫折,才坐到了今天的位置,而在这个狼狈的夜,他将失去所有的一切。

“若朝中有三个人在,必定国家兴旺、万民无忧!”

杨一清其实是个很好说话的人,平时也不怎么和张璁计较,但张璁是个说他胖就开始的人,越来越觉得杨一清碍事(杨一清是首辅),为了能够为所为,他决定铤而走险,弹劾自己的领导。

朱厚熜牢牢地记住了父亲的话,也记住了这三个人的名字:李东、刘大夏、杨一清。

事实上,张璁兄对自己的境是有着清醒认识的,虽说那帮人现在看上去服服帖帖,一旦自己翻了船,他们必定会毫不犹豫地踏上一脚,再吐上唾沫。

很快又是一顿拳相横飞,张璁不住了,朱厚熜也不想让他继续了,便作了一个让张璁伤心绝的决定——辞退。

而在奏章里,张璁还额外送给杨一清一个十分响亮的外号——人。

欺负下级也就罢了,随着病情的恶化,他又瞄准了一个更为大的目标——杨一清。

十多年前,当朱厚熜还是个十一、二岁的少年,在湖北安陆当土财主的时候,他的父亲兴献王曾反复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:

这下张璁纳闷了,杨一清和嘉靖确实没有什么渊源,为何会如此维护他呢?

而张璁也着实让皇帝大吃了一惊,他听到消息后没有死磨泡,也没痛哭涕,却采取了一个意外的举动——就跑。

于是在朱厚熜的反复恳求下,杨老勉为其难地收回了辞职信,表示打死不退休,愿意继续为国家发光发

这实在不能怪张璁,因为他不知的事情确实太多。

张璁彻底没辙了,但他没有想到,更大的麻烦还在后

张璁先生的奋斗史为我们生动地诠释了一个刻的理——人是怎么傻起来的。

【1】【2】【3】【4】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(NP)风吹不进(1V2)失败者(np)星际入侵(np)魔头的命根 (双C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