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级看书网

字:
关灯 护眼
顶级看书网 > 明朝的那些事儿 > 0591-0600(2/4)

0591-0600(2/4)

章节字数:3003更新时间:07-09-2919:29

“谁?”

这场文坛风云最终还是平息了,可已经倒霉到家的唐伯虎不会想到,他的厄运才刚刚开始,更大的麻烦还在未来的路上等待着他。

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一清,一个快到五十岁的老,不苟言笑,整日板着严肃的面孔,而且相貌众——比较丑。

他的家教收到了良好效果,八十八年后,他的儿的儿的儿世,取名徐振之,此人不读书,只喜旅游,别号徐霞客。

年仅三十六岁的朱祐镗走到了人生的尽,在这最后的时刻,面对着跪在地上哭泣的刘健、李东和谢迁,他回顾了自己几乎毫无缺憾的人生,终于意识到了他此生唯一的遗漏:

章节字数:1471更新时间:07-09-2919:29

这是个大事,朱祐镗立刻找来刘大夏,让他拿主意。刘大夏想了一下,回复了朱祐镗:

明朝那些事儿3正文唯一的遗漏

文升的光很准,刘大夏是一个十分称职的国防长,在他的统领下,大明帝国的边界变得不可摧。

朱祐镗没有那样的运气,三十多岁的他已经重病缠,奄奄一息,却仍然一如既往地拼命活,自然越来越差,但他全不在乎。

于是了二十多年文官的杨一清离开了京城,来到了陕西(养之地),他将在这里的瑟瑟寒风中接受新的锤炼,等待着考验的到来。

“杨一清”

他从小饱经忧患,好不容易才活下来,立为太后又几经飘摇,差被人废了,能熬到登基那天,实在是上天保佑,阿弥陀佛。

可是过大的工作度也彻底拖垮了他的,二十多岁脑袋就秃了一大半,面孔十分苍老,看上去活像街边扫地的大叔,连大他好几的王恕和文升都不如,文升活到了八十五岁,而王恕更是创造了纪录,这位老大爷一直活到九十三岁才死,据说死的当天还刨了好几碗饭,吃完打了几个饱嗝后才自然死亡。

朱祐镗是个很实在的人。

从黑暗和邪恶中走来的朱祐镗,是一个光明正直的人。

[595]

弘治十五年(1502),兵奏报,由于疏于理,军中匹不足,边防军骑兵战斗力锐减,急需理。

而那个幸运儿就是徐经,这位仁兄虽然也背了个分,却实在是个走运的人。同志们要知,今天考考场上作弊被抓到,最严重的结果也就是成绩作废,回家待考。可在明代,这事可就大了去了,作弊的罚一般是充军,若情节严重,没准还要杀

事情到这里就算结了,程政被这个黑锅砸得七窍冒烟,回家不久就去世了,唐寅一声叹息之后,对前途心灰意冷,四院,开始了他的狼生涯。

“我推举一人,若此人去,三年之内,必可见功。”

西。

“你想学朱厚照吗?!”

反正是去,又不是派去使,就是他了!

说到这里,差又漏了一个人,还是那位告状的给事中华眿,他也名留青史了,后来有人据传说写了一广为传的戏,此戏俗名《三笑》,又称《唐伯虎秋香》,由于这位仁兄当年多闲事,编剧为了调侃他,便以他为原型创作了华太师这个经典角,不但给他几个傻儿,还安排唐伯虎拐走了他府里最漂亮的丫环,也算是给伯虎兄报了仇。

“太是很聪明的,但年纪太小,喜玩,希望诸位先生劝他多读书,一个贤明的人。”

据说清朝的皇们在读书时如果不专心,师傅就会上怒斥一句:

倒霉的是程政和唐寅,一个好好的考官,三品大员,被迫拿了养老金退休回家。另一个才华横溢的天才,闭着睛写也能中士的人,得了个不得为官的分。

一番折腾下来,大明王朝少了两个官僚,却多了一个狼和一个地理学家,倒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。

“誓不辱命!”

[596]

被几百年后的人们当作反面典型的朱厚照

在这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背后,他似乎预到了即将来临的危险。为了迎接那一天的到来,必须好充足的准备。

弘治十八年(1505)五月,告别的时刻终于到了。

“到了这个地步,我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,只是有一件事放心不下。”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[594]

这个少年经历了太多的苦难,所以他憎恶黑暗和邪恶,他不顾日以继夜工作,驱逐无用的僧人和士,远离人,任用贤臣,为大明帝国献了自己的一切。

所以我给了他一个评价,是他的祖先和后辈都无法得到的最评价:

此时王恕已经退休回家,吏尚书几经变更,空了来,朱祐镗想让文升接替,但兵也离不开这个老,一个人不能分成两个用,无奈之下文升只好就任了,他推荐一个叫刘大夏的人接替了他的位置。

明朝那些事儿3正文明武宗朱厚照

此时的三人内阁能谋善断,文升坐镇吏,刘大夏统,一切似乎已经无懈可击,弘治盛世终于到达了。但朱祐镗的却再也无法支撑下去了。

朱祐镗很快就在脑海中找到了对象,因为这实在是一个很有特的人。

现在让我们调整一下呼,明代三百年中最能闹的一位兄弟终于要场了。

看着这三个治世能臣,朱祐镗笑着闭上了,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。

他这一辈没有享过什么福,却遭了很多罪,受过无数恶毒的伤害,却选择了无私的宽恕,他很少验皇帝的尊荣,却承担了皇帝的全责任。

但事实证明,这位国防长最大的贡献并不是搞好了边界的防务,而是推荐了一个十分关键的人。

阁臣们回应了他的担忧:

朱祐镗是一个好皇帝,也是一个好人。

《明朝那些事儿》当时明月/著

而徐经功亏一篑,对科举也是恨之骨,回家就开始烧四书五经,还告诫他的孙,所谓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”是一句话,还不如学有用的好。

【1】【2】【3】【4】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(NP)风吹不进(1V2)失败者(np)星际入侵(np)魔头的命根 (双C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