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道:“甘兄若是得不到二夫人解救,只不知有没有妨碍?”
“大概没有妨碍…”他说罢举步行去。
其实他识得如何解救甘锋之法,亦知道一个时辰后,穴道会自然解开。但他故意这样处理,为的是使黎行健心有顾忌,不敢不认真地等上一个时辰。
他迅速沿道路奔行,走了数里,只见一道河渠,与道路连接在一起。再往前望,不远处有一片庄院,高高矮矮的房屋,不下二三十幢。
在距这些房屋百余步的地方,那道河渠横过道路,绕流庄后,一道石桥,跨过河面,在桥的那一头,立着一道木栅,上面横挂着一块木匾,写着斗大的“清风庄”三个大字。
沈陵离那石桥还有二三十步,就停下脚步,小心观察。
由于庄门是关闭的,所以无法知道庄内的情形。
沈陵忖道:“假如邵安波没有惊动对方,我就可以笔直沿路而行,但她至今影踪不见,这就难说了…”
正在想时,忽然发现庄内有动静,他连忙闪到几棵秃树后面。
庄门突然哗啦一声打开,有四名道装中年人走出来。这四名道士皆背插长剑,手执拂尘,个个动作矫健有力。
紧接着一辆马车驶了出来,由于车厢门帘深垂,因此无法知道车厢内坐的是什么人。
那辆马车一出庄门后,立即折向左方,沿着庄墙驶去。
那四名中年道人,前后散开,拥着马车前行,很快就驶出数丈。
沈陵四下打量形势,由于他距庄院尚有一段距离,所以目光不致被屋子隔断,并能看得到庄后的一大片辽阔树林。
他猜想这辆马车,很可能是绕入庄后的林地,至于其目的,就无法猜测了。
他旋即又发现马车前后的四名中年老道,不住向四面盼顾,小心查看周围的情况,似乎有不想被任何人看见之意。
沈陵感到有异,决定跟去瞧瞧。
但对方既然显得小心戒备,自己必须注意行踪隐密。
他略略后退,借着地形和树木的掩护,也向左方绕去,奔出老远,才折向庄院那边。此时,他已看见那清风庄后面,果然是一大片林地。
潜行到近处,忽见前路被一道数丈宽的小河隔住。这才知道早先所见的那条河渠,一直是绕庄而流,形成一道护庄河。
沈陵度量河的宽度,以自己目前的状况,可以飞跃而过。
于是他移身到一排树木旁边,这儿的河面不但最窄,对面的岸边亦有树木,可供立即隐藏身形。
于是他立刻行动,吸一口真气,身形贴水面平平飞去,眨眼间登上对岸,立即跃身进入林中。
他在林地内耳目并用地走了一阵,便听到了马车驶行的声音。他立即循声跟去,先是看到两个中年道人的身影,接着又瞥见了那辆马车。
由于他只想瞧瞧这辆马车到什么地方,所以他根本不打算迫近,因此反而停下了脚步。
马车辚辚的声音,过了一阵,戛然消失,可知已经到了目的地。
他计算一下距离,正要前往一探,突然心头一动,付道:“看对方戒备的情形,似乎已知道有人潜入,则对方一切防范措施,势必针对这个暗中的敌人。我若是顺着马车行过之处跟去,岂不是正好掉进对方的罗网之中?”
他当机立断,迅即改变方向,以那马车声音消失的地方作为中心,绕个大圈,到了对面。
这时他才向中心点潜行,变成从迎向马车来路的方向往前接近。
他潜踪匿迹地前行了数十步,发觉前面不远似是一片空地,当即选了旁边一株高耸的树木,爬了上去。
爬到了树顶,这才发现恰好在最佳的位置,可以俯瞰到那一片空地的大部分,自己却不虞被对方发现。
那辆马车停在空地上,车厢门帘仍然深垂。
在空地中间,盖搭着一个木棚,四边透空,地上铺有干草,上复盖着锦褥。
木棚前有一座高与人齐的祭台,上有一个香炉及插有七支黑色的三角小旗。四名中年老道恭立在祭台前,神情肃穆中带有些许诡异。
不久,马车来路处,出现两名佩剑的小道童,大踏步行近祭台。
沈陵与他们相隔虽远,但仍然可以感觉到这两名小道童,都有一种与常人不同的阴森神情。
其中一个小道童问道:“都安顿好了没有?”
一个中年老道应道:“都弄妥啦!”
驾车的黑衣大汉这时方从马车上下来,走近小道童,道:“两位这一路跟来,有没有发现有外人跟踪?”
另一个小道童摇摇头,道:“没有,依我看来,冷大人似乎太小心啦!”
黑衣大汉道:“这实在是不得不小心之事,冷大人马上就陪大法师驾到,绝对不能给任何人看见。”
就这么几句话工夫,来路又出现人影,先是一个身着锦袍,留着三绺长须的中年大汉,他龙行虎步而来,威仪赫赫,一望而知不是平常人。